第一种,选择小程序开发模板的方式,功能经过市场考验,功能稳定强大,在我们平台价格相对来说只需要不到1000就可以了,一般只需一周左右就能上线运营,适合需求较为通用的中小商家选用,非常方便
第二种,选择定制开发的方式,价格根据需求的难度和开发周期决定,价格一般几万起,人力开发成本过高决定了无法低价,由于价格较高,最好寻找当地的开发公司,能更好的沟通和避免项目风险
需求通用可以直接使用模板小程序,方便省心,还有持续更新,关键是性价比高
需求特殊,无法找到模板,可以考虑组建自己的开发团队或者定制开发的方式
微信把小程序视为一场持久战,但商业世界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。如何圈住开发者,同时保护好用户体验?怎样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,保持稳健的营收?2019年,微信小程序可能呈现不一样的格局。
微信小程序曾被捧上神坛,但在过去一年中,它并不总是光彩夺目。
2018年初,社交裂变带来的流量红利使得小程序成为资本的宠儿,各行各业高喊“All in小程序”。但在苛刻的游戏规则下,去年下半年,“小程序被高估”、“资本逃离小程序”等声音开始出现。
当下的微信生态中,小程序或是张小龙最为看重的一张牌。但连张小龙自己都承认,最初“并不是对它乐观地去做的”。
三年前宣布推出微信“应用号”(小程序前身)当晚,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坐在一起,讨论的主题不是“小程序的未来多么美好”,而是“小程序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”。微信生态的所有产品都是先做后说,只有小程序是个例外。
小程序从酝酿到2017年1月9日上线,三年间,用张小龙的话说,“看起来挺慢的”。也许因为看重,并不急着要一下子做成它。
微信把小程序视为一场持久战,但商业世界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。如今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、开发者超过150万(截至2018年7月)的微信小程序,时刻面临着这样的矛盾:
怎样长久地留住开发者、让他们赚到钱,同时保护好微信最为重视的用户体验?在腾讯越来越依赖微信变现时,怎样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,优雅地切下盈利的蛋糕?更何况,在支付宝、百度等小程序层出不穷的当下,微信已不是小程序唯一的定义者。